您好,欢迎来到 德孝泉! 去首页
查看全部
    0 已选0
    0

    我的积分

    0

    优惠券

    已领取的优惠券

    文化养老

         谈起文化养老,有些人感到陌生。事实上,养老不仅要保障老年人的衣食住行,更需要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在现实中,老年大学、老年文化活动室等属于文化养老的范畴。谈到这些,很多老年人却有不少牢骚:老年大学“一座难求”,报名堪比春运抢票;一些老年活动室要么常年门可罗雀、要么活动室熙熙攘攘无立锥之地。

    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丰富,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越来越高涨

        在许多地方,老年大学招生报名堪比“春运”,很多人为拿到名额凌晨就去排队领号。“一座难求”的背后,反映了老年人对精神文化旺盛的需求,与现实条件之间的巨大缺口。

         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中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目前老年文化建设与人口老龄化发展和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各地对文化养老的重视程度不一。做好文化养老工作,必须转变观念,对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予以足够重视。

         在认识上,要将文化养老作为一道“必答题”,而非“选答题”。一些子女在照顾老人生活时,注重满足老人的物质需求,缺乏对老人精神生活的关注,“工作忙,没时间”成为人们惯用的借口,“常回家看看”成为奢望。虽然精神生活是更高层级的追求,但不意味着精神生活必须依附于物质生活,或者必须先有物质生活再有精神生活。在养老问题上,对老人精神生活的关注应与为老人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同等重要,而不能刻意安排先后顺序。事实上,绝大部分老人的要求并不高,在生活条件不富裕的情况下,子女能够“常回家看看”,多一些问候,社会能多一些关怀,老人同样能够得到满足。

         此外,做好文化养老,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每个人都不应是旁观者。规模庞大的文化基础设施需要政府投入,文化活动需要社会组织参与,“常回家看看”应成为个人自觉的行动。对于老年人的关怀,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帮助他们走出焦虑,安享晚年。